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扎实推进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结合自治区人防办公室工作实际,制定2022年定点帮扶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齐心嘎查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关键,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绿色生态为底线,以组织建设为保障,协调指导帮扶点齐心嘎查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体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齐心嘎查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走好乡村振兴长征路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2022年,齐心嘎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生产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逐步展开,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发生逐步变化,人居环境整治逐步提高,进一步激发帮扶村发展活力,提升村风文明程度,更加有力保障齐心嘎查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三)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化解返贫风险这根弦不能松,帮扶易返贫致贫人口这个重心不能偏。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继续发挥作用,警惕“喘口气、歇歇脚”的松懈念头,防范“船到码头车到站”的交差心理,继续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的工作作风,在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帮扶村各类返贫风险的排查防范工作,提早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健全落实齐心嘎查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专干、村民代表、产业指导员定期入户帮扶机制,对没有稳定脱贫易返贫致贫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常态化帮扶,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实行分类帮扶,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
三、立足乡村发展新阶段,贯彻乡村振兴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五)坚持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核心,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既要在“量”上用力气,也要在“质”上下功夫。嘎查现有肉牛羊养殖场各一处,年集体收入25万元。要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带动全嘎查肉牛羊产业发展,计划投入25万元,实施养殖场扩建项目,为拓展集体经济壮大的新路径夯实基础,持续增加村民在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获得感,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六)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着力提升“两委”班子成员能力素质。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党员的政治培训,以齐心嘎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全嘎查党员特别是“两委”班子及成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断提升党支部谋篇布局的决策力、增强贯彻落实的执行力、提高干事创业的公信力。
(七)强化乡村振兴农业技术人才支撑,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加强种养殖技术培训,借力北京林业大学对科右前旗的定点帮扶,主动与林业大学对接联系,邀请专家、老师进行集中授课,结合嘎查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层次、大范围、针对性强的技术培训,着重培养一批符合乡村振兴需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支持青年人返乡创业,主动为有志于农村创业的人才拓展创业空间,村“两委”对符合条件并实现成功创业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同时,选树致富带头人,年内计划培训种养殖专业户45人,培养电商人才1至2人,带动农牧民收入提升。
(八)坚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培育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一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投入1万元组织2次村民健康知识讲座,进一步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加大早期干预力度,逐步改变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盐多菜少、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而引起的日益突出的疾病问题,有效防止因病造成的返贫致贫问题发生。二是深入实施提升新时代农牧民素质工程。要采取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齐心嘎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三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文化生活需求。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宣传贯彻党的惠民政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致富观,构建“守村规、改陋习、重诚信、讲互助”的新风尚,努力实现全村的“人和、心齐、风正、气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九)守住绿色生态底线,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美化人居环境,以四五队街道为主,计划投入资金2万元用于修建街道,带动其他自然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主要街道。示范引导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绿色农场建造,垃圾污水综合整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要立足自然特征和文化特色,因势利导,持续推动村庄清洁绿化活动,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扮靓一家庭院、种一片园子,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十)发挥组织建设的保障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完善以齐心嘎查党支部为中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嘎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嘎查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以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村民小组和合作社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勤恳为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构建形成“党建引领、村落协调、社会互动,群众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模式。同时,计划投入2万元,组织“两委”和部分党员外出考察学习。
四、继续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扶点结对共建联系机制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三问”调研和组织落实2022年帮扶兴安盟工作计划安排,办领导要示范带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分管处室、单位协调帮助解决齐心嘎查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进一步增强齐心嘎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紧扣结对共建内容。要按照年度帮扶工作计划,了解掌握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帮扶任务的落实;每个支部都要与确定结对的低收入家庭联系对接,适时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帮助联系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帮扶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二)认真落实工作要求。一是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参加、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切实落实好人员选派、开展调研等相关工作。二是要按规定时间深入帮扶点开展帮扶联系工作。到帮扶点有关事项,由机关党委(人事处)负责联系安排。各处室、单位可利用到兴安盟开展工作、实地调研时机,统筹合理安排时间到帮扶点开展帮扶工作。
(三)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帮扶联系工作由机关党委负责组织协调。驻村干部要积极配合做好协调对接等相关工作。2022年帮扶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齐心嘎查工作计划安排分二批,组织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人员深入嘎查开展帮扶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